提到疱疹,很多人会下意识联想到 “难以启齿”,但你知道吗?常出现在嘴角的 “疮” 和让人避之不及的生殖器疱疹,其实是同一家族的 “亲兄弟”—— 它们都属于单纯疱疹病毒(HSV),却像同一位演员换了戏服,分别在 “口唇舞台” 和 “私密剧场” 轮流登场,给患者带来的困扰更是天差地别。
单纯疱疹病毒(HSV)的“身份证”:
HSV属于疱疹病毒科,分为两型:1.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感染,多见于口唇周围(单纯疱疹)。2.HSV-2: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生殖器疱疹)。但近年来发现,由于性行为方式多样化,HSV-1感染生殖器部位的比例在逐渐上升。
单纯疱疹
典型症状:1.口唇周围簇集性小水疱;2.伴随灼热、刺痛感。
常见诱因——感冒、疲劳、紫外线、月经期等。

生殖器疱疹
典型症状:1.生殖器及肛周区域水疱、溃疡;2.首次感染常伴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频率通常高于单纯疱疹。
病毒如何优雅地开派对?
1.传染源:疱液、口鼻、生殖器分泌物。
2.传播途径:亲吻、共用餐具、性接触、母婴传播(产道分娩)等。
3.发病机制:单纯疱疹病毒可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复制 → 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 → 潜伏在神经节(三叉神经节或骶神经节)。

等你熬夜、感冒、大姨妈、情绪崩溃,病毒就会沿着神经原路返回,皮肤黏膜再掀风浪——复发!
特别提醒:生殖器疱疹的传染性不仅存在于发作期,无症状排毒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治疗——按下病毒的“静音键”
遵循"三早原则"(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急性期:服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
频繁复发(6次/年):可采用抑制疗法;
局部处理:保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等。
生活管理:与病毒和平共处
1.前驱症状期或发作期:避免亲吻、共用餐具(口唇疱疹);禁止性接触(生殖器疱疹)。
2.日常预防:正确使用安全套,降低传播风险;注意防晒、减压、增强免疫力,可减少复发。
3.心理支持:许多生殖器疱疹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正常社交和生活不会传播病毒;规律治疗可将传染性大大降低。
单纯疱疹病毒就像潜伏在爱情里的“彩蛋”,偶尔炸场,却不必让它炸毁生活。把这篇文章转给那个嘴硬说“上火”的朋友,或羞于就医的伴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