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您的位置:跳过导航链接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首页 >> 详细内容
 
我院林志淼、汪慧君教授团队破解皮脂腺增生的发病机制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8/22    【访问量:69】 --
 

早发性弥漫性家族性皮脂腺增生(Premature Diffuse Familial Sebaceous Hyperplasia, PDFSH)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该疾病患者进入青春期后,面部会逐渐出现大量淡黄色丘疹,融合为斑块,可伴随皮脂分泌增加,给患者外观带来诸多困扰。2025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林志淼、汪慧君团队联合陈荃、汪盛教授研究取得突破,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发表题为 "A gain-of-function variant in NNT causes premature diffuse familial sebaceous hyperplasia" 的研究论文,首次确定PDFSH的致病基因为NNT,并揭示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研究团队在三个PDFSH家系中发现,患者的NNT基因发生c.2063T>G(p.Leu688Trp)杂合错义突变。NNT基因编码烟酰胺核苷酸转氢酶,在线粒体内膜负责催化线粒体中NADPH合成,可维持细胞氧化还原的稳态。研究团队发现NNT的Leu688Trp突变显著提升其酶学功能,导致患者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和表达突变型NNT的皮脂腺细胞(SZ95)中NADPH/NADP⁺比率与GSH水平上升,ROS水平则明显下降,细胞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者发现NNT Leu688Trp突变的抗氧化能力赋予了皮脂腺细胞抵御铁死亡的能力,成了皮脂腺细胞抵抗全浆分泌的死亡方式的“保护伞”。在患者组织中,研究团队观察到终末分化的皮脂腺细胞内,具有铁死亡特征的线粒体比例显著下降。同时,作为铁死亡的关键标志,患者皮脂腺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也大幅降低。体外实验也证实,表达突变型NNT的SZ95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更轻,存活率更高。尽管皮脂腺过度增生会导致患者外观受到一定程度困扰,但其病因背后的抗氧化增强和铁死亡抵抗的生理学现象,可能会为皮肤抗衰老及年轻化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孙勇虎教授的大力支持。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梁丽娜博士与华西医院皮肤科的汪盛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的林志淼教授、汪慧君副研究员,以及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的陈荃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是该论文的通讯单位。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人才基金的支持。

友情链接
广东省卫健委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南方医科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帮助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广东省越秀区麓景路2号| 邮编:510091| 咨询电话:020-87257353(8:00-12:00、14:00-17:00)

备案编号:粤ICP备10222097号
您是第  30209683 个访问者!